比起吃的多,吃的错才更容易胖|减肥系列第一弹
“
美食与瘦身注定互为宿敌?
如何逃脱“减肥-反弹-再减肥”的死循环?
今天,我们特邀北京小汤山医院业务副院长、内科主任医师梁英,给大家讲讲:减肥前,先搞清楚自己是怎么胖起来的。
特邀专家:梁英
北京小汤山医院业务副院长
内科主任医师
遗传的不是基因,而是生活习惯。
一大波微胖界人士面对自己万年不变的体重,表示很忧伤:我胖纯属家族遗传,不信你看,我们一家都是胖子。
科学家们确实找到了和肥胖相关的基因,但是,并不是说肥胖的锅遗传基因都得背。
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15年)》指出:我国成年人肥胖患病率11.9%,超重率30.1%。而携带肥胖基因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5%还要少。
退一步看,携带肥胖基因的人也有机会保持苗条,只是需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努力。
肥胖基因是否被激活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,把肥胖赖在父母身上是不公平的。如果非要说爸妈有责任,那可能是他们不知不觉地将自己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传给了孩子。
科学研究发现,人一生的口味基本在3岁左右就定型了,一千个家庭就会有一千种饮食习惯,我们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体重。
吃的多不是起因,吃的错才是。
你是不是认为:人发胖,就是因为吃的多。
对于这个结论,那些“喝凉水都长肉”的小伙伴举双手表示不服:我吃的可比隔壁工位90斤的女同学少多啦!
事实上,我们很可能是因为长胖了才会吃的更多,贪吃和懒惰都是长胖后出现的后果,而非原因。
给你3秒钟缓一缓,是不是感觉自己多年的认知都被颠覆了?
我们之所以会发胖,就是身体的脂肪代谢调节出现了问题,导致卡路里的摄入多(贪吃),消耗少(懒得动)。而这一切再深究一步,罪魁祸首就是胰岛素水平失衡惹的祸。
胰岛素失衡是致胖的重要原因
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,它的核心职责是降低血糖。为了让身体更多地利用糖供能从而使血糖降低,于是胰岛素还有另一个特点——阻止脂肪分解供能,并促进脂肪的合成。
正常情况下,吃完饭后血糖升高,胰岛素水平也提高,我们就会存储脂肪;而饭后数小时内,随着血糖含量下降,胰岛素也会下降至饭前水平,我们就可以燃烧脂肪。
当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,身体供能就会始终依靠燃烧糖类,而脂肪则没有机会成为燃料,其结果就是——饿!身体会在“吃了饿,饿了吃”中循环,且偏爱高糖食物。但又无法消耗这么多能量,于是脂肪堆积形成肥胖。
高升糖指数食物可致胰岛素失衡
通俗来讲,食物的升糖指数就是食物进入人体后,从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然后吸收入血的速度。胰岛素失衡主要是受到高升糖指数食物的影响。
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:早餐吃煎蛋、牛奶(低升糖指数食物),到中午都不怎么饿;吃馒头小菜喝碗粥(高升糖指数食物),常常上午就饿得心慌。
即使两类早餐的热量相同,但因为不同的食物升糖指数不同,引起的胰岛素反应也相差很多。
常见的高升糖指数食物:糖果、汽水、果汁、运动饮料、膨化食品、巧克力、精米精面,以及精制面粉制作的馒头、面条、面包等。
当你的饮食结构长期被高升糖指数食物霸占,血糖变化就会像过山车一样迅速升高和下降,人会忽而精力旺盛,忽而萎靡不振。餐后2小时左右就感觉饥饿,满世界找含糖食物,否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。
另外,胰岛素对脂肪和糖原分解的抑制会让人变懒、不愿动弹。久而久之,会造成胰岛素抵抗,引起糖尿病、代谢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。
常见的低升糖指数食物:牛奶、酸奶、蛋类、豆类、西蓝花、香菇、香蕉、柚子、鱼肉、荞麦、坚果等。
富含纤维素的低升糖指数食物进入身体后,生成葡萄糖的速度慢,胰岛素上升和下降都表现平稳且缓慢,使更多能量用于身体的代谢和功能消耗,脂肪囤积少。
领福利|识别下方二维码,查看“240种食品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”
所以,不爱运动、贪吃与自制力没有必然联系,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吃对。食物是一种信息,不同的种类会引起身体不同的反应。
当代社会生活给了我们太多可选项,饮食也是一样,吃饭如果只贪图嘴上享受,出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。
小贴士
知道了自己是怎么胖的,迫不及待想学到实操的减肥技能?在之后的【减肥系列第二弹】中,我们继续约起来。
作者简介
梁英:北京小汤山医院内科主任医师,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员,北京小汤山医院业务副院长。
先后担任呼吸内科、急诊内科、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职务。将临床经验与健康管理的理念相结合,在慢性病防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,在健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猜你想看
京医通
市属医院官方挂号平台
医保|自费|家人挂号
本文为京医通原创,作者:北京小汤山医院业务副院长梁英
图片自网络
编辑:Iris
☟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直接挂号